{{ date }}

您的位置:首页>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来源:合肥重庆阳光助学中心

作者:合肥重庆阳光助学中心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中国文化概论》是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分科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习者初步掌握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以及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认识社会上的文化现象;同时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自学应考者能够:

  (1) 了解、理解、掌握与熟练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能运用所学的中国文化理论和知识去认知中国的传统文化。

  (3) 能运用习得的中国文化素养,去与域外文化进行比较,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量,并对当代文化建设有合乎实际的理解。提升学习者的文化自觉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是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我们理解其他专业课程的文化基础,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中国文化的基本素养,因此学好本课程十分重要。本提程属于综合性课程,它和《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古代汉语》等课程关系密切,但有明显的特点,中国文学、中国哲学,汉语言文化以及民俗生活等都属于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以综合的、整体的、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些专门学科,我们可获取对专门学科的根本性理解,看到学科之间的内在文化联系,因此研究视野就更加广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主要包括绪论、地理背景、文化历史脉络、传统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文化交流与现代化人个部分,其中文化概念、文化历史、文化制度和文化精神四部分是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有关文化的命名由来,把握广义的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正确理解和使用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文化遗产等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将绪论所学习的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章节。

  二、课程内容

  1. “文化”的界定

  “文化”名称的来源。广义文化与 狭 义文化的定义。各种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文 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正名。

  2. 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两个文化层面

  ——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3. 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 阶段 。传统文化及文化 传统 。 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4. 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内涵。世界遗产名录与保护。

  5.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中因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文化”的界定

  识记:(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

          (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

  领会:(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

  综合应用: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是属于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1. 识记:(1)民族文化的定义。(2)国别文化的定义。

  2. 领会:(1)中国文化的性质。(2)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识记:(1)传统文化的定义。(2)文化传统的定义。

  领会:(1)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2)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辨析。

  综合应用: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识记: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

  领会:(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

  综合应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当达到的目的。怎样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的意识。

  四、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本章难点:辨析“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及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地城广大带来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二、课程内容

  1.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1.1 中国地理简要概况

  中国地形地势情况。复杂的人口分布。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山西居“天下形势”。华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摇篮。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数千年气候的变迁

  1.2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地域广大与中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影响。广大地域与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2.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2.1 大地域与地城文化形成的因素

  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2.2 历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

  先秦时期地域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隋唐时期南方地域文化的改观。宋元明清以后东南沿海地域文化的发展。

  2.3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正统文化的主导作用。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地该文化相互交流的意义。常定地域对于文化的保存作用。

  3.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3.1 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

  《孟子》中的“以时”观念。历代各种起到环境保护功效的措施。明初的植树活动。

  3.2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出

  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

  3.3 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过度开垦土地、采伐林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淮河由利河变害河的问题。长江中下游水土流失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试要求

  (一)中国地理特征与气候特征

  识记:(1)中国地势和地形特点。(2)气候变化大势。

  领会:(1)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2)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简单应用: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对文化系统造成的影响。

    综合应用:地理与中国文明道路的关系。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识记:(1)草原人群的历史变化。(2)大一统观念。

  领会:(1)广阔地域的人群众多。(2)“天下”观念。(3)地缘特征与文化命运;地理的历史舞台与文化的悠久。

  简单应用:地域文化与统一文化的关系。

  综合应用:中国现代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识记:(1)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2)古代的“九州”。

    领会: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简单应用: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

    综合应用: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四)古代区域文化概况

  识记:(1)先秦时期几个重要文化区域。(2)秦汉时期农业与农牧交错区的大致界线。

  领会:唐初南方文化状况的改观。

    简单应用:典范人物的作用。

  综合应用:区域文化的变迁。

  (五)地域文化的作用

  识记:(1)儒家的地域分化。

           (2)近代南方的开风气。领会:稻作农业的起源原因。

  简单应用:地域文化几方面的作用。

  综合应用:历史上一些地域文化所起的作用。

  (六)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

  识记:(1)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

          (2)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

  领会: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

    简单应用:黄河八百年安流的原因。

  综合应用:谈谈环境保护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本章重点与难点

  (1) 中国地理环境与文化基本特色的形成;

  对古代环境保护措施的评价。

后续章节,因篇幅有限,扫码进群,联系阳光助学中心班主任,下载查看......

22年交流群.jpg